1月25日至26日,生豬健康養殖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聯合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動物醫學院舉辦的生豬健康養殖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2021年度學術交流會暨動科動醫學院第四屆寒假學術交流會在線上舉行。
來自動物遺傳育種學、預防獸醫學、環境科學與工程、機電工程等11個學科方向的27位學者作專題報告,共計602人次展開了在線交流互動。本次交流會由中心周紅波、錢平、肖運才、郝海紅、劉小磊等共同主持。
會議伊始,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心主任陳煥春教授致辭。他強調,學者要面向國家重大需求,超前謀劃“十四五”國家重大重點科研項目,鼓勵教師們積極主持參與課題,未雨綢繆,提前為下一次的學科評估做好準備;協同做好畜牧養殖、疫病診斷工作,進一步發展畜產品加工,深化完善全產業鏈條。他進一步指出,學院要居安思危,對標國內外一流學科,培育大局意識,統籌做好內部人才培養、外部人才引進工作,爭取占據領先地位。
隨后,劉榜教授以“通城豬抗病特性研究與新品種培育”為題,介紹了通城豬抗藍耳病的特性,指出該研究在全國生豬遺傳改良計劃中的作用;姜勛平教授通過“多羔羊新品種培育”,闡釋了肉羊產業對邊疆和多民族需求的重要性;針對近年來肆虐全國的非洲豬瘟病毒,肖少波教授介紹了新發豬冠狀病毒的跨種感染機制,并提出了相應的防控措施;李家連副研究員則從企業實踐生產的角度,介紹了國內外先進的“樓房養豬”新模式。
此外,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周文兵、工學院副教授黎煊分別介紹了沼液及高蛋白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理與肥料化利用、畜禽環控與精準飼喂設備的相關內容,探討了廢棄物無害化處理,自動化、智能化養殖等生產難題,為環境保護、產業提質增效提供了新思路。
動科動醫學院黨委書記劉興斌總結到,本次會議開辟了新領域,打破了畜牧獸醫的框架,引入環境科學、機電工程等交叉學科,豐富了學術內容,開闊了視野。他強調,學院將繼續開拓創新,邀請全產業鏈的專家學者參與,聆聽“大師之聲”,切實做到“四個面向”,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