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上午,由農業微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農業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生豬健康養殖協同創新中心以及動科動醫學院聯合主辦的第141期“創新、創造、創業”高端論壇在動科樓B105會議室舉行。上海交通大學研究員丁顯廷、清華大學研究員李丕龍受邀與現場40余名師生共同探討相關學術問題并作報告。
丁顯廷首先圍繞AI medicine技術組合藥物優化、單細胞流式質譜技術、組織切片拓撲學技術以及單細胞Western Blot技術四個不同研究方向作了相關報告。他結合當下臨床治療以系統干預用藥、多點犄角用藥為主的現狀,借實驗團隊在干細胞長期培養等實驗研究中取得的成果闡述了AI medicine技術的臨床實用性、經濟節約性、徹底持久性等優點。針對傳統細胞流式技術存在熒光光譜重疊的瓶頸問題,丁顯廷指出,新型單細胞流式技術依賴金屬元素偶聯基團,具備背景低、無串色、通道多的優勢,能夠有效解決傳統細胞流式技術的相關問題。同時,他還就組織切片創新技術和Western Blot新技術作了報告,并與現場師生進行交流。
李丕員的報告闡述了液-液相分離(LLPS)形成機制,以及LLPS在異染色質形成過程中的調控研究等方面的研究。他指出,LLPS在高分子化學研究歷史較長,但在生物學方面還是個新興領域,所以多價相互作用產生的LLPS是細胞中眾多無膜細胞器的主要驅動力。針對異染色質是如何通過來源于抑制型表觀修飾元件與其reader蛋白之間的多價相互作用的LLPS調節的,以及致病的遺傳變異是如何影響正常LLPS狀態的問題,李丕龍認為異染色質形成與組蛋白修飾介導的LLPS相關。
【簡介】丁顯廷,上海交通大學研究員,2012年獲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UCLA)博士學位,2013年任上海交通大學任特別研究員,與美國工程院院士何志明共同創建上海交通大學個性化醫學研究院,并擔任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求是基金會“求是杰出青年獎”獲得者。
李丕龍,清華大學研究員,2009年于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獲博士學,2009年至2015年分別在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和賓夕法尼亞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2016年至今就職于清華大學,是清華北大生命科學聯合中心、北京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北京生物結構前沿研究中心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