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xv63c"><span id="xv63c"><em id="xv63c"></em></span></track>

          <track id="xv63c"><span id="xv63c"></span></track>

          生豬健康養殖協同創新中心(2021)

          中心新聞
          中心動態
          首頁 > 中心動態 > 正文
          【農民日報】“四鏈”融通推動生豬產業轉型升級
          2022-11-01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何紅衛 樂明凱

          “重大領域‘卡脖子’技術怎么破題?”“中國的‘肉盤子’端不端得穩?”今年秋季學期開學伊始,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農大陳煥春教授在“開學第一課”上,面向該校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動物醫學院2022級新生拋出了這些問題。由“大先生”“好老師”為新生上第一堂課,既是華中農大入學的教育傳統,也是動科動醫學院基于“科教融合、產教融通”育人理念,培養新時代卓越農牧人才的有益探索。

          豬糧安天下,種豬是生豬產業的“芯片”。多年來,陳煥春等帶領的學術團隊圍繞生豬健康養殖關鍵問題開展協同攻關,曾經開創了華中農大“一頭豬”和“一支苗”的標志性成果。近年來,華中農大始終以強農興農為己任,服務生豬全產業鏈,構建支撐生豬種業重大需求的創新型、專業型、復合型人才培養體系,實現教育鏈、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四鏈”融通。

          聯合攻關——勇闖科技創新“無人區”

          “作為科技工作者中的一員,我們要努力思考、找準專業領域的關鍵需求和核心問題,特別是行業‘卡脖子’的技術問題,取得原創性的創新成果。”華中農大動科動醫學院院長趙書紅說。

          趙書紅團隊在國際上率先創建了豬整合組學基因挖掘技術體系,構建了全球首個基于豬基因編輯技術的高通量功能基因篩選平臺,先后主持完成“863”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各級各類科研項目50余項。不僅是趙書紅,在華中農大動科動醫學院,師生們始終牢記“創新育種技術,推動種業進步”的使命,攻堅克難、集智攻關,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苗義良教授團隊揭示了調控豬早期胚胎發育新機制;錢平教授團隊在塞內卡谷病毒研究上取得新進展……“十二五”以來,該學院獲得各級科研及教學成果獎勵50余項,授權專利302件,獲批新獸藥注冊證書15項,制定國家標準36項。

          華中農大黨委書記高翅表示,學校矢志在動物育種與健康養殖方面領跑,圍繞重大前沿科學難題,堅持資源跟著創新走,實現更多“從01”的原創性突破,爭取為有效提升國內畜禽健康養殖水平作出更大貢獻。

          梯隊建設——齊聚八方人才于一堂

          相一良馬,則萬馬奔騰;用一賢才,則群賢畢至。以陳煥春為代表,華中農大凝聚了一批優秀的中堅力量和學術“大咖”。“他早上總是第一個來到辦公室‘做功課’,與團隊成員討論實驗環節或者實驗路線,一個個數據討論、一字字推敲琢磨,直到篩選出效果最好的疫苗菌株。”團隊成員這樣描述陳煥春的勤勉與嚴謹。

          凝練不同科研方向、重視形成人才梯隊、把年輕人往前推,是這個團隊一以貫之的理念。在這樣的理念引導下,一代代年輕人不斷進步,前赴后繼,老、中、青三股力量聚合起來,形成了一條年齡結構合理的“人才強鏈”。

          在華中農大一系列跟人才有關的制度當中,有一條“青年創新人才培植計劃”值得關注,它以培養優秀拔尖人才為目標,擇優遴選35歲以下非博導、非教授青年教師指導博士研究生,打破傳統模式,讓青年教授引領博士、博士成就青年教師,形成新型“學術共同體”,讓“不拘一格降人才”成為可能,讓他們在“人才強鏈”中發揮重要作用。

          多方協同——涵育“三創”型農業英才

          如何將一流的學科、專業與科研資源轉化為育人優勢,培養“知農愛農、強農興牧”的一流人才?

          華中農大始終秉持“培養能創造、能創新、能創業的‘三創’型農業復合人才”的教育理念,努力構建全員參與、全過程關注、全方位協同的“三全”育人格局,積極推行校企聯合、科教融合、師生契合、知行合一的培養模式,育人成果頗豐。

          陳煥春積極整合資源向教學轉化。20174月獲得湖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后,他將政府獎勵的100萬元獎金全部捐獻作為引子基金,在社會各界的支持下共同成立了“煥春基金”,籌資1700萬元獎掖后學。

          近十年來,華中農大動科動醫學院每年超過90%的大學生進入到農業微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等30個國家及省部級科研基地進行“三創”實訓,完成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大學生科技創新基金項目數百余項。學院、社會、企業多方協同,促進校企合作深度、廣度不斷提升,教育平臺不斷延伸。

          華中農大動科動醫學院黨委書記劉興斌表示,時代不斷賦予學院專業新的使命,立足“三創”教育,學院將力爭培養出更多優秀人才,為祖國畜牧獸醫的發展貢獻力量。

          深度融合——“鏈”出農業產業新圖景

          科技成果只有以產業需求和人民需求為導向,才能顯示其蓬勃生命力。華中農大動科動醫學院“畜禽現代化飼養關鍵技術研發”項目聯合國內優勢科研力量和農牧龍頭企業,結合不同區域資源與環境稟賦,研發節本增效的現代化飼養技術,在母豬精準飼養技術研發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該技術在市場應用以來,生豬年出欄量全國前20強企業中的9家應用該技術體系,累計推廣超500萬頭母豬,2021年應用該技術的母豬頭數突破160萬頭,占全國規模化豬場母豬存欄量10%,取得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

          近年來,華中農大動科動醫學院與50余家知名生豬企業建立了緊密的人才聯合培養關系,平臺共建、資源共享、人才共用,企業出題,同題共答,聯合攻關,互促共贏。202110月,華中農大與大北農集團共同建立華中農業大學-大北農研究院,圍繞生物種業領域開展校企深度合作,助推湖北“中國種都”建設。

          20年來,華中農大與武漢科前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建成了生豬健康養殖協同創新中心等多個省部級科研平臺,形成了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一類新獸藥等系列高水平成果,培養了上千名具有“三創”精神的人才。

          “產學研融合既是教育鏈、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有機銜接的發展方向,也是科研成果不斷契合產業發展的有力抓手。”華中農大校長李召虎表示,學校將立足新發展階段,與更多的龍頭企業深化合作,走出一條產學研深度融合、創新發展的新路。

          農民日報2022111日第3 點擊閱讀原文


            <track id="xv63c"><span id="xv63c"><em id="xv63c"></em></span></track>

                <track id="xv63c"><span id="xv63c"></span></track>
                松坂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