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正式發文公布2019年度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認定名單(教技廳函[2019]71號),由我院牽頭申報的“生豬健康養殖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通過認定。
據悉,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是國家為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激勵高校積極投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認定工作于2018年正式啟動,采取省級推薦、部級認定的方式進行,從已獲認定、并已實際運行2年以上的的省級協同創新中擇優推薦。根據教育部規定,中心的協同創新成效等情況將作為高校“雙一流”建設成效評價的重要參考。
生豬健康養殖協同創新中心成立于2012年9月,2014年5月獲得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認定,2018年10月以優秀(排名第一)通過湖北省評估驗收。組建七年來,中心堅持“一個目標、兩個先行、六條路徑”的改革思路,按照“資源整合、優勢互補、高效協同、績效優先”的原則,整體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初步建成機制體制靈活、創新資源共享、研發能力一流、產業化渠道通暢的產學研一體化生豬健康養殖創新平臺,在全國產生了重要影響。七年來,牽頭規劃設計國家“十三五”重大專項1項;承擔各類項目275項,總經費4.08億元;其中,牽頭主持“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4項,國家基金重大項目11項;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湖北省技術發明一等獎2項,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1項;獲新獸藥證書11項,授權專利133項;牽頭制定標準7項;發表SCI論文505篇,其中單篇IF>5.0的有59篇。攻克了關鍵共性技術20余項,突破重大理論、科學問題和關鍵技術46項,轉化成果12項,創造直接經濟效益約490億元。成果推廣應用后,每頭母豬年提供的斷奶仔豬(PSY)增加3頭,全程成活率提高8%,降低全程造肉成本1元/斤,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
此次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的獲批,中心將進一步圍繞我國養豬業轉型升級的重大戰略需求,進一步破除制約協同創新的體制機制障礙,努力成為體制機制改革的示范區,綠色健康養殖高層次人才培養的搖籃,“雙一流”學科建設的助推器,聚集國際國內創新資源的平臺,創新驅動產業發展的國際一流科創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