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心概況
中心簡介
中心章程
牽頭單位
協同單位
參與單位
組織機構
中心管理委員會
中心主任委員會
中心研究人員
中心辦公室
科學研究
科研項目進展
研究成果
科研基地
人才培養
人才培養機制
學士培養
研究生培養
博士生培養
社會服務
合作交流
平臺建設
豬品種培育與繁殖創新平臺
豬病防控創新平臺
豬營養與飼料創新平臺
養豬設施設備創新平臺
豬場廢棄物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
政策制度
國家政策
中心政策
開放共享
儀器共享
下載中心
首頁
中心概況
中心簡介
中心章程
牽頭單位
協同單位
參與單位
組織機構
中心管理委員會
中心主任委員會
中心研究人員
中心辦公室
科學研究
科研項目進展
研究成果
科研基地
人才培養
人才培養機制
學士培養
研究生培養
博士生培養
社會服務
合作交流
平臺建設
豬品種培育與繁殖創新平臺
豬病防控創新平臺
豬營養與飼料創新平臺
養豬設施設備創新平臺
豬場廢棄物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
政策制度
國家政策
中心政策
開放共享
儀器共享
下載中心
科學研究
科研項目進展
研究成果
科研基地
研究成果
首頁
>
科學研究
>
研究成果
突破性進展!華中農大動物遺傳育種團隊發布基因組育種大數據計算新工具HIBLUP(天權)
2023年2月22日,國際學術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刊登了華中農業大學動物遺傳育種團隊開發的基因組育種大數據計算新工具HIBLUP,中文名為“天權”。論文題為“HIBLUP: An integration of statistical models on the BLUP framework for efficient genetic evaluation using big genomic data”,被期刊評為“突破性進展”論文(Breakthrough Article)。該研究系統分析了已有遺傳評估算法特點,針對現有算法在處理快速增長的...
2023-02-23
我校發現弓形蟲營寄生生活的代謝調控新機制
南湖新聞網訊(通訊員 李亞瓊)近日,我校動科動醫學院申邦教授課題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題為“Rapid metabolic reprogramming mediated by the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during the lytic cycle ofToxoplasma gondii”的研究論文,報道了弓形蟲根據寄生環境的變化調節AMPK的活性,進而調控蟲體的代謝活動,使得蟲體在感染宿主細胞時各個階段的代謝需求都得到滿足,并且AMPK這種代謝重編程作用對蟲體建立寄生...
2023-02-13
“一網打盡”:我校學者開發新一代多重熒光原位雜交技術
南湖新聞網訊(通訊員 陶影峰 周小六)近日,我校曹罡教授、戴金霞副研究員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以Featured articles發表題為“Highly efficient and robust π-FISH rainbow for multiplexed in situ detection of diverse biomolecules”的研究成果。該研究開發了新一代熒光原位雜交方法—p-FISH rainbow,突破了現有的技術壁壘,克服了目前FISH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領域的缺陷和不足,精準地將...
2023-02-13
動物遺傳育種團隊發布豬基因組精準選配技術體系
南湖新聞網訊(通訊員 劉小磊 唐振雙 尹立林)近日,華中農業大學動科動醫學院趙書紅教授團隊在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期刊在線發表了題為“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n efficient genomic mating method to maximize the production performances of three-way crossbred pigs”的研究成果。該研究創建了完整的三元商品豬基因組精準選配技術體系,包括性狀測定、基因組精準選配新算法、新軟件和操作流程。研究首次...
2022-12-30
我校生豬精準飼養團隊在亮氨酸調節自噬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南湖新聞網訊(通訊員 鄭子龍)近日,農業微生物學全國重點實驗室、湖北洪山實驗室、我校動物育種與健康養殖前沿科學中心晏向華教授團隊研究成果以“Lysine crotonylation regulates leucine-deprivation-induced autophagy by a 14-3-3ε-PPM1B axis”為題在Cell Reports發表,研究揭示了亮氨酸通過賴氨酸巴豆酰化修飾途徑調節自噬起始過程的分子機制。生豬精準飼養的重要前提之一是盡可能多地解析營養物質在體內的消化、吸收...
2022-12-27
IAnimal發布:為大數據驅動的動物智能育種提供支撐
南湖新聞網訊(通訊員 劉小磊 付玉華)近日,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動物醫學院趙書紅教授團隊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核酸研究》)期刊在線發表了題為“IAnimal: A cross-species omics knowledgebase for animals”的研究成果。本研究發布了國際規模最大的動物跨物種多組學知識庫,對豬、鼠、雞、狗等21個物種的WGS、RNA-Seq、ChIP-Seq、ATAC-Seq等生物多維組學數據以及文獻組數據進行了統一清洗和分析,提供了靈活的數據API...
2022-10-28
我校在微生物群體感應與仔豬腸道健康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南湖新聞網訊(通訊員 陶詩煜)近日,我校魏泓教授團隊針對腸道微生物群體感應(QS)信號分子調控宮內生長受限(IUGR)仔豬腸道損傷這一領域開展系統深入的研究,在國際學術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Gut Microbes,Microbiology Spectrum,Frontiers in Immunology,Journal of Cellular Physiology和The Journal of Nutrition上發表了系列研究論文。揭示了IUGR仔豬腸腔中微生物QS信號分子的變化及其調控腸道屏障...
2022-10-26
左波教授研究團隊揭示lncMREF與Smarca5/p300復合體互作促進成肌分化和肌肉再生的新機制
南湖新聞網訊(通訊員姜威)近日,國際學術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在線報道了動科動醫學院左波教授團隊題為“Long noncoding RNA lncMREF promotes myogenic differentiation and muscle regeneration by interacting with the Smarca5/p300 complex”的最新研究成果。該研究在豬、小鼠和人中鑒定并命名了一個新的肌肉再生增強因子—lncMREF,其能夠與染色質重塑因子Smarca5結合,通過提高染色質可及性促進組蛋白乙酰化轉移...
2022-10-11
動物遺傳育種團隊發現細胞命運轉變的染色質高級構象調控新機制
細胞命運決定和轉變是生物體發育和再生過程中自然發生的過程。同樣,科研人員通過人為調控某些重要因子的活性,可以將一種類型的體細胞,轉分化為另外一種體細胞。但是這種細胞轉化的效率較低,產生的目標細胞純度和功能有限,無法完全替代原有細胞。如何提高細胞轉分化效率,是研究細胞命運決定和轉變的熱點問題。近日,華中農業大學動物遺傳育種趙書紅教授團隊,在《Cell Reports》發表了題為“Characterization and perturba...
2022-09-13
我校動物媒介病原研究團隊揭示寨卡病毒通過誘導胎盤細胞焦亡導致胎兒發育異常的新機制
近日,我校動物科學技術與動物醫學院曹勝波教授、葉靜教授團隊研究成果“Zika virus causes placental pyroptosis and associated adverse fetal outcomes by activating GSDME”在eLife雜志發表。該研究首次證明了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能夠誘導胎盤細胞GSDME依賴性焦亡,并闡明了其分子機制,揭示了細胞焦亡在ZIKV導致胎兒發育異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為解析ZIKV的致病機制、開發ZIKV治療藥物提供了新的思路。2007至201...
2022-09-07
中心動物克隆與干細胞研究團隊揭示H3K4me3和H3K27me3調控豬早期胚胎發育新機制
近日,中心PI苗義良教授動物克隆與干細胞研究團隊研究成果以“Coordination of zygotic genome activation entry and exit by H3K4me3 and H3K27me3 in porcine early embryos”在Genome Research發表。研究全面揭示了H3K4me3和H3K27me3在豬卵母細胞和受精胚胎發育過程中的動態分布規律,并首次證實了H3K4me3和H3K27me3參與調控豬受精胚胎合子基因組激活(ZGA)發生和退出的機制。ZGA是動物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的核心事件,是實...
2022-07-27
我院蔣思文教授團隊“母豬精準飼養技術”項目應用單位母豬PSY達27.6頭
7月8日,記者從華中農業大學獲悉,由該校動物科技學院、動物醫學院蔣思文教授主持的“畜禽現代化飼養關鍵技術研發”項目,最近在科技部農村中心下達的重點專項綜合績效評價中獲得優秀。其“母豬精準飼養技術”項目應用單位母豬PSY(母豬的繁殖效率,即每頭母豬每年提供仔豬數)達27.6頭。?應用母豬精準飼喂技術的現代化豬場(孫海清 攝)“畜禽現代化飼養關鍵技術研發”項目聯合了國內優勢科研力量和農牧龍頭企業,建立了畜禽...
2022-07-09
中心動物克隆與干細胞團隊在卵母細胞成熟質量調控研究取得新進展
卵母細胞質量是胚胎體外生產和克隆動物制備的決定因素,揭示卵母細胞成熟的調控機制是解決卵母細胞體外成熟質量不佳的關鍵。顆粒細胞自噬是一種細胞內穩態調控機制,有助于維持原始卵泡的數量及延緩卵巢衰老[1,2],但其對卵母細胞成熟的調控尚未可知。卵母細胞的體內成熟是一個復雜而嚴格的生理過程,受多細胞調控的影響使其不能在體外充分模擬,致使顆粒細胞對卵母細胞成熟在能量代謝方面的對話機制研究仍處在“黑匣子”狀態...
2022-04-12
中心在亮氨酸營養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心晏向華教授課題組揭示了亮氨酸調控mTORC1通路的機制,為營養物質尤其是亮氨酸調控mTORC1的機制提供了理論依據。相關研究成果以“KAT7-mediated CANX (calnexin) crotonylation regulates leucine-stimulated MTORC1 activity”為題在Autophagy發表。mTORC1作為機體感應營養物質尤其是氨基酸最重要的信號通路之一,通過其激酶活性磷酸化不同底物,參與多種下游的生理及病理過程。氨基酸通過調控mTORC1的溶酶體定位進而...
2022-03-14
中心揭示神經系統感知病原入侵、精調免疫應答新機制
2 月 8 日,中心曹罡教授課題組在Neuron發表文章 Neuron-derived neuropeptide Y fine-tunes the splenic immune responses,發現神經系統感知病原感染,上調神經肽 NPY 基因表達,精細調控機體免疫應答反應的新機制,揭示了神經源性的 NPY/F 是介導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交流的一種「古老語言」。該研究被審稿人稱贊為「tour de force」(英語中的法語外來詞,意為 an exceptional achievement by an artist)。生物從單細胞生物...
2022-02-11
豬的新品種(系)選育與推廣
在中心副主任、豬品種培育與繁殖創新平臺主任熊遠著院士帶領下,按照“外來品種本地化,本地品種國際化,利用國、內外兩類豬種資源,培育適合市場需求的新品種(系)”育種思路,進行了豬功能基因組、重要經濟性狀遺...
2014-06-19
豬病防控技術研發與示范
在中心主任、豬病防控創新平臺主任陳煥春院士的帶領下,通過高校之間的協同,在豬流感、豬藍耳病、腹瀉病、豬鏈球菌等重要疫病的病原學、流行病學、免疫與致病機制等基礎研究領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2014-06-19
豬飼料資源高效利用與健康養殖的營養調控技術研究與應用
在中心副主任、豬營養與飼料創新平臺主任李德發院士的帶領下,中國農業大學、華南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大北農集團、溫氏集團協作攻關,針對我國飼料資源緊缺和存量飼料資源利用率低的問題,研究了我國主要豬飼料...
2014-06-19
病死豬處理及有機肥作用機制和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與推廣
在中心副主任、豬場廢棄物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創新平臺主任沈其榮教授的帶領下,圍繞豬場糞污的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通過協同創新,研究獲得了豬糞堆肥高效腐熟菌劑,建立了豬糞條垛式高效堆肥工藝和技術,創...
2014-06-19
首頁
上頁
1
2
3
下頁
尾頁
到第
頁
跳轉
松坂南